我们认为在B2C模式中(现在也有一种升级版称呼叫做D TO C,品牌直对C端消费者)有两点认知是比较重要的。
简单地说,跨境电商线上渠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第三方海外销售平台,另一类是自建独立站。本文不重点讨论跨境线上B2B渠道,下文说的跨境电商渠道都是指B2C。
1-1 第三方销售平台
第一次接触海外B2C模式一头雾水,怎么下手?
如果你自己不懂得怎样去获取流量,对海外流量没啥概念,那么建议最佳的出海冷启动办法就是进驻各大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流量,平台都给你搞掂了,你只需要好好地做好产品,在平台上运营好你的店铺就行了。
下面用大白话简单地介绍主流的海外第三方线上销售平台:
一般来说,我们会建议先把亚马逊和速卖通两大电商平台做好,以点打面,先聚焦。
1-2 自建独立站
怎样打造营销闭环?独立站是个好选择!
国内的电商的国情和国外的很不同,在国内,大部分对电商的概念就是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直接购物,非常少人会直接去目标品牌自己的官网购买产品,国内电商巨头已经将用户教育得已经忘记了有品牌官网这回事。
但是海外的情况就完全相反了,很多消费者都喜欢去自己喜爱的官网购物,也很信任,国内用户应该给对官网除非是小米华为这类等级的站点,否则都是很不信任的。
很多出海新手都会有疑惑:我通过亚马逊、速卖通这样的现成电商平台出海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去建一个品牌独立站,还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去引流,发货,售后等。
我认为独立站的核心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
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出海独立站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Shein,Gearbest,Banggood,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大型跨境电商独立站的主要版块部门以及对应职责,相信能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框架:
以上几个就是大型独立站比较核心的主干部门,其他一些比如设计行政财务等支撑部门,我们就不过多展开。
02
产品出海的常见雷区以及避免办法
通过上面第一个大版块的介绍,相信你对产品出海的主要路径应该有大概了解,也可能想马上大干一场,在你要开启出海征程之前,我结合我们之前无数踩坑经验,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雷区,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要敬畏市场,让市场检测你的产品竞争力和团队的战斗力,实事求是,不要拍脑门做决策(非常多的卖家特别容易犯这种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过于依赖个人经验而不是市场数据)。
电商是电的手法和商的策略相结合,很多跨境电商卖家走的是纯电商的发展道理,非常热衷研究各种引流技巧和平台的规则漏洞,这样其实是比较不健康的。
电商的本质依然是商,一个没有和商融合的电,就类似拿着冲锋枪去扫射,打中一个算一个,这种方法在早期跨境平台站外引流渠道还存在大量流量红利期的时候,还是勉强可行的,在现在引流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再这样操作会导致引流的广告成本奇高,转化率特别低,尤其是一旦涉及到差异化和强专业性的领域,更加需要商业的背景作为支撑。
如果从简约一点的角度来看,电的能力体现在对获取流量入口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商则体现在产品研发,渠道运营,品牌打造,运营管理等能力。所以电商的发展,最终都会慢慢往商电转变。
2-1 未雨绸缪,出海前两点雷区要避免
如果你计划做海外市场,无论你是以to B模式还是to C模式,尤其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上面看起来比较琐碎,但确实是越提前布局准备,到后期你的挽救成本就越低,知名度越高,后期付出的赎回成本就越高,很多成长起来的品牌在当初刚起步的时候是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发展得这么猛的。
2-2 做品牌的终极目标就是做用户
一开始就需要有用户思维,围绕目标用户来进行所有动作,包括产品定义,营销推广,销售。最大限度沉淀用户数据,通过分析用户画像来更精准地定位好品牌。
产品,官网,客服是品牌三张脸,客服是非常重要的岗位,要最大限度做好客诉处理,不要让负面信息在线上尤其是搜索引擎首页出现。
2-3 组织架构要完善,流程化操作
初创品牌即使组织框架简陋点,也需要有大致轮廓,前期可以搭建一个虚拟的品牌中心,下设市场部,产品部,设计部,品质工程部,销售部,市场部是品牌中心非常核心的组织,为了品牌能走长远,在处理市场部和销售部关系的时候,市场部应该做好整体的产品推广规划,销售部承接推广流量和热度。
很多出海初期的团队,都是以销售型为导向,即使配置了市场团队,很多时候也成为了销售团队的助理团队,往往会出现产品卖得好是销售团队的能力,卖不好是市场推广不给力的错误认知行为,造成团队内耗严重。
出海企业市场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是直接与用户打交道,对市场前端动态信息接收最及时,是品牌出海团队的第一阵营,对内又需要协调好内部各个支撑部门的日常工作,防止流程混乱,比如很多大型一点的多销售渠道的出海企业,同一款产品在即使是在自己不同销售部门去卖,也会出现乱价问题,自己人打自己人,这个时候就需要品牌中心市场部强有力地去控价和协调销售渠道去合力推广销售而不是在内耗。
2-4 出海前期要学会借力
很多刚出海的团队可能自己只有产品,连第三方销售平台团队都还没有,如果你的产品比较给力,前期可以和国内有比较现成的出海渠道的团队合作,尤其是有比较现成的市场推广渠道的,比如棒谷。
通过产品首发,活动赞助等办法,快速穿透到他们的媒体渠道和粉丝中去。
2-5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品牌前期一定是不断投入的,一般2~3年就后就能享受到品牌的溢价,操作得当的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为品牌添砖加瓦。我认为出海品牌的沉淀主要体现在:
03
跨境电商超级大卖家的常见组织架构
我们从出海业务的角度来聊下行业内超级大卖家的组织架构。
3-1 出海品牌其实是有两种
从跨境贸易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品牌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品牌,比如安克创新旗下的Anker,就是一个产品品牌。
另外一种我们叫做渠道品牌,比如国内的京东,就是一个渠道品牌了,就是用户一想到买某种产品,比如客单价高的3C数码产品,就会去京东购买。在跨境电商领域,国外消费者想买3C数码产品,可能会去棒谷旗下自营出海独立站www.banggood.com,想买服装,可能会去希音旗下的 www.shein.com 。
跨境电商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打造一个产品品牌会比打造一个渠道品牌更简单一些,因为渠道品牌已经开始出现寡头现象了,比如3C类有banggood和gearbest,服装类有shein和Zaful,渠道品牌打造的链条太长,资产太重。
棒谷旗下就有自己的产品品牌blitzwolf和渠道品牌banggood.com。
从渠道品牌孵化产品品牌,能大大加快产品品牌的成长速度,不过正如上面所说,现在打造渠道品牌成本太高,加之现在第三方销售渠道已经很多了,产品品牌完全可以借助现成的海外销售平台去加快自己的成长。
我们重点来说一下海外销售渠道的架构搭建话题。
3-2 从海外业务的角度划分渠道
3-2-1 品牌中心。正如我们在2-3里面说到的,如果我们是产品团队,我们需要组建一个品牌中心,确保产品从产品定义到上线销售再到售后等,都有不同的专业团队在运维,很多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会把很多环节的团队直接省掉,产品从工厂出来就想马上找到销售渠道卖出去,往往这样的操作都是容易造成一堆滞销库存,现在无论是销售端还是流量端,红利期已经过去了,所有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来操作。
3-2-1 多维度的销售渠道
B2C团队——品牌直达C端客户
这个应该是很多跨境企业的主力销售团队,各家的叫法可能不尽一样,但组织架构都差不多,主要分为:
B2B团队——品牌扩量
如果企业的自有产品品牌在线上销售得比较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海外各区域的代理商主动找过来要求分销产品,线上热销的产品,能对冲掉他们后期在自己区域的推广成本,很多区域代理商对于推不知名的新品牌是非常慎重的,因为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Anker就是因为在亚马逊美国站卖得特别好,所以后期切入线下渠道包括区域市场的线上渠道,都比一开始就没知名度直接去开拓线下市场容易很多。
B2B业务如果能成功运作起来,经过时间沉淀,能沉淀出一批非常优质的线下渠道资源。如果我们说线上销售平台的优质位置就那么一些,那么线下的销售渠道,就是非常庞大的了,而且没有哪个品牌能造成品类垄断, 而线上就不一样了,现在亚马逊美国站我们搜索充电器和移动电源等,基本上已经被Anker的产品霸屏了。
B2B团队沉淀的优质线下渠道,后续可以赋能给其他优质的出海品牌,如果说渠道品牌如banggood.com是线上的,容易被竞争对手整天盯着整天分析,那么线下的分销渠道,就是相对封闭的,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跟进。
海外本土运营团队——品牌出海高级形态
我认为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海,是品牌出海的初级形态,如果要成为一个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品牌,一定是线上线下相融合,本土化运营。
行业里面一些走得比较前列的头部企业,都已经纷纷在海外当地组建运营团队,运营当地的区域性线上销售平台,自建当地语种的独立站,进驻当地的线下渠道,本土仓储物流和本土售后。
这个是出海企业发展比较高级的形态了,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如何让本土团队像国内团队那样高效运作起来,克服中外团队的文化冲突问题。这个话题展开又可能是另外一篇长文了,我们有机会再探讨。
跨境电商正在蓬勃发展,犹如新时代的大航海掘金,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中国智造产品,前期能通过跨境电商的高效出海路径,更好地进军海外市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