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一次超大规模危机,迎接一生一次的机会
美国人其实很光火
关注美股的朋友多少都知道一点,此前美股暴力拉升这么多年,美国科技巨头是主要驱动力。少数几家科技公司的股价涨幅成了次贷危机后美股保持长牛慢牛的真正原因,可以说,美国也是把国运甩给了这些伟大的公司。
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后,这些科技公司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主要体现在股价不行了。
然而,作为当事人,这些科技公司的大佬们却把自己的困境全部甩给了来自一家来最中国的科技公司Tiktok(抖音海外版)。
可以这么说,当我们还觉得自己各种不行的时候,Tiktok早已在海外对美国人的软肋狠狠踹上几脚了。
像Meta(脸书)、谷歌、奈飞等等,都是抱怨连连,甚至连亚马逊也是意见很大。
一众科技公司的老大们坐在一起,现在以黑Tiktok为主要议题,而不是谈论创新的话题。
从财报也可以看出,Tiktok对于海外年轻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这使得科技公司的利润面临缩水,进而打击了它们的股价。因此,不少美国科技公司老大一直觉得,应该找理由封杀Tiktok。还有一些更简单粗暴,一边输出美国的国粹(F&&&K),一边索性抄袭。
更有意思的是,马斯克收购了小鸟后,竟然多次暗示,要将小鸟变革成类似我们微信那样强大的生态。
这不仅让人突然意识到,美国科技公司实力依旧很强大,但是,它们进一步创新的能力貌似见顶了。它们依旧是目前行业的领跑者,可是,它们却都面临了创新困境,无力自拔。
也就是说,作为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的美国科技公司,现在创新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瓶颈,那其它国家怎么办?
不仅如此,连一个后进国家中国出一款科技产品就可以把局搅成这样,甚至到了让美国科技公司咬牙切齿的地步,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
美国企业过去10来年以各种名目在美股圈钱,根本不是在搞创新啊,而是收割!
此前实在太成功了,那就索性坐拥垄断利益,获取垄断租金,不香吗?
————————————
显而易见,美国人对此自然是非常忌惮的。
创新遇到瓶颈,意味着全球可以做的产业就这么多了。这个时候,还被人家反杀,哪怕只是局部范围的冲击,那都是不能接受的。
试想,按照目前中国的产业规划设计蓝图,只要搞成了其中的大部分,那还了得?
汽车用电动,电力靠新能源,通讯搞5G,算法各种配置,跨境搞人民币数字货币,面板自己可以供应,天上还有北斗体系,真的以后芯片大多数也能自己做了,那别的国家去喝西北风?
毕竟,不仅是产业就这么多,而且关键性的赛道型产业更少。都被中国卡着,那美国人不慌?
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自然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要去努力。
然而,这就像搞武器一样,当你有了超音速导弹能力,就算你没有用,那也意味着对方花了大价钱、高技术含量的防导系统已经受到了威胁。甚至可以这么说,此前这么多钱砸进这个防导系统,已经很不划算了。
其实,现在美国人看我们的产业规划就是这种感觉。
根本的问题不是中国是否超过美国,而是中国的进步让美国已有的大量优势变得是如同鸡肋,这才是眼下让美国极为不爽的地方。
原本躺着就可以把钱赚了,现在最起码要站着才能把钱赚了。如果这个趋势再下去,那是不是将来还要跪着才可以把钱赚了?
非常棘手的,创新本来就很难,而美国浪费了次贷危机后的机会和资源,全去搞金融空倒了。别的是可以想办法尽快补回来,唯独这时间没法快速补啊。
所以,现在美国面临的困境也是自己过去吃香喝辣的反噬。
虽然是反噬,但是,美国人也不肯承认,人性如此而已。
最好的办法是,各种封杀,实在不行,就把对华市场关闭。就像芯片、电动车、新能源、5G等等,各种往来买卖都想办法给你断了。
反正眼下美国还有自己的优势,购买力、技术、渠道、金融等等维度都是强势的,还有机会通过这种耍流氓的方式搞中国。当然,如果再晚,那可能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意识形态、价值观,别扯了,都是为了钱。
我们学习财经,思考任何问题,要学会先问一句:
利益是什么,成本又是什么?
———————————
很明显,美国面对的中国产业崛起,其实就像军事一样,面临着不对称战役。
就是直接跟你美国搞,我们搞不过。那就在重要的节点上,我们直接放大我们的能力,同时又做好防止被卡脖子、断供的风险。
因此,大国博弈,本质上,就是经济领域的行军打仗,就是你死我活。
坦率说,未来美国科技公司会不会鼓动别的发达国家一起封杀Tiktok,不得而知。
毕竟,美国历史上耍流氓的做法层出不穷,连盟友都是耳光狂飞的。
美国的战略很清楚,政府负责干死别的国家的赶超者,留足够的时间给自己的企业,去搞出创新。
因为,赶超和模仿的速度永远比创新的速度要快的多,这也是眼下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自带的bug,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根本不是bug。
从整个体系来看,因为赶超的速度快于创新的速度,所以,你美国只能疯狂创新,绝对不能有丝毫怠慢。否则,很有可能失去王座,接下去就是万劫不复。
可是,美国并没有去很认真的对待整个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对它发出的警告,依旧是举债发福利、金融空倒为主。
明知自己的科技公司没有好好去搞研发,明知自己的国会议员内幕消息炒股,反正就是不作为。
本质上,这就是供油纸做法下来钱实在太容易了,谁还会九死一生的去血拼创新呢?万一失败了,不就是一无所有了嘛?
因此,这个局走到今天这步,其实就是美国国内供油纸力量全面做大的后遗症,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且,既然是供油纸力量做大了,那就很难有回头路了。好处捞惯了,突然要回去好好上班了,怎么可能?
当全球市场经济灯塔都是如此,未来各国财政和货币全部陷入无休无止的救市也就是必然。
吃体制饭的太多了,每个人都想要大大小小的特权,可是特权又是高度稀缺的,这怎么办?
那就是发福利稀释特权,然后把多余的废材全部抛入大海,让长期高通胀来“抚慰人心”吧。
————————————
暂无评论内容